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创办创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创办创一流大学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2024-02-11 11:53:24

  1. 中国如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2. 双一流高校如何建成?
  3. 建设一流大学的意义

一、中国如何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上了大学,个人的排名似乎没有了。不过,自己所在的大学的排名就事关重大了。是不是985?是不是211?是则欢欣雀跃,否则如丧考妣。这些天书似的数字,其实都代表着一种gdp增长数字式的冲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211是21世纪100所大学,985是培养世界一流大学的候选名单。

当然,美国也有大学排名名单,《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每年都要评选全美最佳大学排名,而这一期通常都是洛阳纸贵,成为美国家长与高中生择校的必须性资料。只不过,在他们的榜单上不仅仅是这些学校的名次,还包括了专业名单、研究水平、学生素质的综合考量。此外,除了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常春藤学校之外,许多学院在专业上,远远高于类似于哈佛、耶鲁、哥大等这些名校。这个排名固然成为名校竞争与家长择校的重要战场,但对于学生而言,毋宁更多地是寻找自我兴趣与职业定位的一个指南。

至少,在我看来,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教授是不反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只不过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径,与一般人不同。

在他的著作《文明 国家 大学》之中,除了阐述他念兹在兹的中国道路“通三统”理论之外,他不断重复论证的话题,是大学本科的通识教育以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路径。

在甘阳看来,中国目前的大学建设方向,不是朝着世界一流大学,而是朝着“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大学”的道路。其主要的罪证是:

其一,中国的大学在制度上以及评价标准上,并不鼓励与培养在本国生长的教师,而是热衷于引进国外名校的毕业生。这使整个教师资源被西化,无从建设属于自我系统的教育力量,只能跟着国外教育的屁股后跑;

其二,中国目前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评价标准也不过是热衷于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以英文发表。由于语言能力的缺陷和研究对象的局限,因此学术研究标准在世界等级上是低的。他倡导以中文发表、构建中国自己的学术期刊系统,形成独立于西方的学术评价标准,惟有如此,才能够独立于西方的学术系统,从而造就属于中国文化本身的世界一流大学。

可以这么说,甘阳教授虽然有很长时间的国外受教育经验,但是他从“敌营里杀了个回马枪”。成为了反西方教育系统的急先锋。

在教育这件事上,我是一个完全的局外人,既不在教育管理系统中,也不在教育前线中,甚或都不在教育的体验中。但是,作为一个关心教育系统及其变更的公众,我深刻怀疑——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甘阳教授这套带有强烈自力更生意味的教育系统改革。

当然,甘阳教授不是一个教育本土化的原教旨主义者,他在2003年批评北大改革方案时曾经设想北大的聘用标准:“第一,主要面向国内博士;第二,在聘任留美博士时,主要聘用那些专门研究西学的人……第三,一般情况下不聘用那些作中国研究的留美博士。”然而,即便如此,我仍然对于甘阳这种反西方教育的自力更生系统怀有畏惧。

我,作为一个公众,对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有着与甘阳教授截然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我亦自信有许多人都与我有着共同的愿望。

其一是我们的大学是思想独立,学术自由的教育机构。我认为这乃是成为一个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基本要素。这种类型的教育机构当然有着全套的机制来保证。他们的经费来源不全部来自国家的拨款,他们的管理机构是独立于行政系统的,他们的校长不由政府任命,他们的教师不必接受国家课题,他们的教授对自己的研究负责,他们的学生拥有健全的心智……学校的管理系统于是从行政系统中脱离开来,校长和学校的行政官员们乃是对学校的长远负责而不是对政府机关负责。于是学校的长期利益得以保证,他们不必拼命扩招而是必须守持学校的纯洁;教授们迸发研究活力;学生们脱离开中国革命史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束缚,寻找自我的兴趣与职业。

其二是我们的大学必须培养学生的灵魂与精神。我们今天所有的大学,从第一流的北大清华复旦,到其后不在几个计划之内的小学校,都不过是职业培训学校而已。在专业划分上无限细致,在人文精神与社会意识培养上全然缺乏。我们多数人几乎从未读过什么经典,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我们不关心这个世界上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变动;我们也没有培养高贵而善意的精神,无论是中国的乡绅伦理还是国外的绅士精神。对于延续人类最重要的人文气质,大学任由学生凭借本能去探索,自生自灭。甘阳教授在这一点是有着充分认识的,他所提倡的通识教育,恰恰是在这方面用力。不过,他也承认,中国10年来的努力,归于颗粒无收。

其三是大学的教育成果需与社会的需求相对应。这里面包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大学作为社会的知识集散地,应为社会提供社会发展的解释和方向,这涉及到学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作为;另外一层意思是毕业的学生应能够适应与提升社会发展的当下水平。在《美国现代大学的崛起》一书中,作者维塞写道:“(大学)应该再三谨慎地保证,其博学人士的研究致力于促进人民的共同福利;它应该以高效率的方式组织其事务,以便让任何碰巧走进校园的实业家或议员感到放心;它应该成为主要的不是获取抽象乐趣的地方——用于唱歌和喝彩、用于俱乐部生活的仪式和‘恰当’的演讲;它应该是一个铜管乐队奏起轻松而有感染力的乐曲时,几乎所有人都会轻轻低合着节拍跺脚的地方。”意思也就是说,大学应当成为社会总体制度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游离其外。

其四才是大学是否在整个国家乃至国际的教育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万众来朝,成为世界瞻仰、公众服膺、教授来归、学生争先的一个圣地。每一个世界一流大学,无不自豪于其独立的学术地位,无不骄傲于其独特的学校文化,无不彪炳其独有的校友荣光,无不独步于社会就业竞争的残酷环境。

我说的这些标准,看似与甘阳教授所提出的“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关公战秦琼,南辕而北辙,我却认为不然。中国今天的大学教育体制缘何造就如此困境?端底恰恰在于其内在的“自力更生”的冲动与自我,拒绝、抵抗融入世界教育体系的惯例与通规。

至于甘阳教授所提的英文论文系统,其一实在是末梢细节问题,其二根子仍在制度。试问如果中国的教育系统若有自由与自主建立起一套不经审核的核心期刊系统,中国的教授们何尝不愿以中文发表他们的见解——说实在的,在许多关于中国的问题上,我以局外人身份与老外专家对谈,亦觉对牛弹琴,更何况那些功力资深的教授学者?话又说回来:美国200多年来所形成的方法论与逻辑学,中国的中国研究者,尚有长路要走:研究中国文学的宇文所安,研究中国历史的史景迁,研究中国政治的费正清,研究中国社会的谢和耐,试举几个中国当今的学者来比较?

我常以为,中国的知识精英愈来愈有闭门造车,轻蔑社会(而不是公众)的嫌疑。他们惯常认为大学与研究,乃是少数精英之情态,无须告知公众。但需知道,学术独立于社会,与学术脱离于社会,乃有本质之差别。若社会未来之主宰的大学生,硬生生乃是由一群轻蔑社会的精英所培养,他们如何能够以社会的共同福利作为职业和精神指引?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二、双一流高校如何建成?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一份涵盖137所高校的金色名单,一个影响未来、雄心勃勃的国家战略。

要守住我们的根本,同时又要不断地去创新,你守不住这个的话,你是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

进入名单的学校、学科,如何认定?实现世界一流的目标,如何评估?

“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钟秉林:

一流学科实际上就考两个因素。一个你的学科建设水平,第二你的人才培养水平。

9月份是高校开学的季节,但是今天似乎给人这样的一种感觉,高校的高考揭晓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今天上午在短短的两三分钟时间里,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同步跳出了所谓的重磅新闻和重点推荐的这种新闻,那就是教育部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的名单。什么叫“双一流”?我们来先看一下。“双一流”指的就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那这样的重磅新闻一出来,马上各个媒体就开始进行解读,咱先不谈解读,先看各个标题都有哪些方向。标题一组,重磅:“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双一流”名单公布,看看有你的学校吗?广东5高校如何建设“双一流”?校长们回应准备这么干;中学生的梦想参考“双一流”完整名单出炉,速来围观。

马上对于正在上高中或者明年考大学的,这又成了一份高考的报考指南,为什么如此呢,它跟过去我们熟悉的“985”或者“211”,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来,今天关注这个重磅新闻。

各种人为是分级。

隔断时间就出个名头折腾一下,秀一秀存在感。

开始叫重点和普通,后来搞211,再后来搞985,再后来搞双一流,再后来。。。

三、建设一流大学的意义

问题一:如何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目前,我国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还不能适应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为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步伐,到2020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等建设项目。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大学科结构调整、人才队伍建设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优化重点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布局,使更多的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使“985工程”、“211工程”学校成为培养创新人才和解决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进而使部分高等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部分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知名大学。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具有地方或行业背景的高等学校建设优势重点学科。

第二,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建设资金继续由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全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高等学校要凭借学科优势获得立项。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强化职能部门的管理力度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与安全监管。适应绩效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考核、评价和竞争淘汰机制,切实提高项目组织实施的科学性。

第三,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一是高等学校的优势学科要面向世界,积极引进境外优秀教材。高等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二是高等学校要积极吸引更多的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逐步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三是高等学校要积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高等学校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加强合作研究。

望采纳~~~

问题二:中国哪些大学提出了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清华,北大,上交,复旦,国科大,中科大,武大,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

问题三:对建设"双一流"大学有什么想法 什么“建设双一流”,这是概念忽悠。

所谓“双一流”是个说词,建设个鬼了。

问题四:为何说建设一流的大学要先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 据报道,近日复旦大学发布了《2020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专家表示该计划传递的不是“集体的无意识”,而是群体的自觉行动,未来建设一流的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

报道称哈佛大学原文理学院院长刘易斯表示,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就得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追求卓越是所有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而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更偏向于追求知识创新的卓越,也曾是世界普遍的现象,回归大学之道,回归大学育人的本质,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趋势。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担当的是为国家崛起和民族发展提供动力的重大使命。而培养高端人才是首要的,因为有栋梁之才方撑得起国家现代化的大厦。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底座,底座不牢,大学教育就会动摇。

专家表示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需要有更高的组织活性,本科教育质量提升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大学组织的各个方面,需要在系统的治理变革中理顺条线和块面的关系,推动组织的学习和适应,激发组织的活力。

问题五:如何建设一流大学 也就那样了,国家给的钱就那么多。好大学建设需要钱吧,那么普通大学分的钱就只有那么点,钱少是没法建设好学校的

问题六: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怎么建,五大理念给了方向 不要被什么大学排名和网络上的报道蒙骗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企业一般就是按照985,211高校和其它高校三类划分。看你的成绩和你想去的城市,及报考的专业结合来报考志愿。

问题七:什么时候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 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

2015年10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为认真总结经验,加强系统谋划,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推进机制,坚持久久为功,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现制定本方案。

问题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应当遵循什么改革逻辑 中外百名校长纵论――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最重要 他认为,一流的学生不能仅凭考试成绩来评估,而是要看他的综合素质。哈佛需要知道,一个学到了很多知识的学生是否也具有创造性;他是否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动力去探求新的领域;...

问题九: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建设对中国科学院大学有什么影响 无非就是换了一个名,我觉得没有本质影响。

问题十:双一流大学建设,普通大学怎么办 也就那样了,国家给的钱就那么多。好大学建设需要钱吧,那么普通大学分的钱就只有那么点,钱少是没法建设好学校的

Top